Skip to content Skip to sidebar Skip to footer

【85歲媽媽奇蹟轉變:從膝蓋痛到東京自助,每天2萬步,她做對這幾件事】

7、8年前,媽媽突然跟我說:「走路膝蓋越來越痛,尤其上下樓梯特別不舒服……」
當時她已經超過75歲,她跟我說:「我天天運動,怎麼會這樣?」當時我很常做當義工,還是揚生基金會自癒力講師,我清楚的知道,媽媽其實是運動失衡。數十年來,每天花幾十分鐘甩手、伸展、彎腰,那都只是活動,不是運動。運動其實跟飲食一樣,需要均衡。

運動總共有四種類型:有氧、肌力、平衡、柔軟度訓練。媽媽數十年來做的運動,偏向柔軟度、平衡感的訓練,幾乎沒有心肺與肌力鍛鍊。
根據《美國運動醫學會(ACSM)》建議, 65歲以上長者每週應至少進行2天的阻力訓練,才能預防肌肉流失與跌倒風險。尤其膝蓋痛,很多時候不是「骨頭壞掉」,而是肌力不足,導致關節負擔過大。


💪 媽媽的「膝蓋逆轉法」:每天2個簡單動作+腿部按摩
那段時間我回花蓮或是媽媽上來台北,我就教她2招我從揚生基金會講師課程中學到的動作:大腿肌力訓練與坐姿跨步。
「很痠耶!這樣做很累耶!」平常沒有做肌力訓練的媽媽,一開始做覺得好困難。處女座的她,咬牙每天都練,連續做1個多月後,強化了大腿、小腿的肌肉,走起路來,膝蓋再也不痛了。中間的訓練,媽媽有陣子腳會抽筋,我教她吃B群、按摩,適度舒緩。
除了運動,飲食也很重要。根據2020年《國際骨質疏鬆基金會》建議:「年長者每天應攝取至少1.0~1.2g/kg的蛋白質(以50公斤為例,每天要攝取50g蛋白質,一顆蛋的蛋白質大約7-8g),並補充足夠鈣質與維生素D,才能維持肌肉與骨骼健康。」以前錯誤的資訊,媽媽都不敢吃太多蛋,再加上她很少吃肉,蛋白質攝取嚴重不足。我除了幫媽媽補充植物蛋白粉外,也加強補鈣。

✈️今年2月帶媽媽去東京自助旅遊,除了上下樓梯她不太方便外,走平路都沒有問題。最誇張的一天,我手機記步器顯示: 23000步
日本行之前,媽媽原本很擔心自己走不動,「我這次來日本,自己也嚇一跳,沒想到自己這麼能走!」媽媽喜出望外,對於自己的腳力,過去她都不曾這麼有自信過。
「媽,別人是十年練一劍,妳是十年練勇腳!」
看著我比讚,媽媽呵呵笑得好開心。
85歲的媽媽不是醫生,也不是運動員,但對的事情,她天天做,活出「高齡健康」最好的樣子。


有些人以為多吃鈣片就能補骨,其實不然。單獨攝取高劑量的鈣,反而可能提高心血管硬化的風險。根據《British Medical Journal》的研究,補鈣卻缺乏協同營養素的人,罹患心肌梗塞的風險增加約三成,原因是鈣質容易沉積在血管壁,而不是進到骨頭裡。
補鈣這件事,其實是一套需要搭配的骨本導航系統。維生素D3能促進腸道吸收鈣,而維生素K2則像導航一樣,啟動骨鈣蛋白與基質蛋白,協助鈣正確送進骨骼、同時避免沉積在血管。2020年《Journal of Nutrition》的研究也證實,K2的引導功能對骨密度與心血管健康都至關重要

此外,鎂也是不可或缺的角色,能幫助鈣在體內穩定運作,維持肌肉與神經功能。若只補鈣不補鎂,還可能引發抽筋、便秘甚至干擾心律。補鈣不能只靠鈣。正確補鈣,應是「鈣、D3、K2、鎂」的協同搭配,才能真正讓鈣「走對路」,進到骨頭,不進血管。


想要進一步了解要做那2個關鍵訓練以及那個品牌”鈣厲害”,留言給我就就把85歲媽媽的勇腳祕笈送你呦。

Leave a comment

Go to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