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 Skip to sidebar Skip to footer
 
 
走進7×4或打開google查找想要的葉黃素,琳琅滿目的廣告語是不是很熟悉?
🌟業界NO.1
✨16天水潤晶亮
💊 5合1、7合1 功能全面
✔100%消費者滿意推薦
一堆圖、一堆數字、一堆百分比,成份看起來滿滿的,好像超厲害。每個代言的名人、醫師都超專業誠懇,到底要相信誰?
 
💡 我也曾經是吃心安派
老實說,幾年前我也是跟著品牌、跟著代言人買保健品。
吃了好幾年,說真的——沒有什麼明顯感覺。
為什麼還是繼續吞?
因為心安,就像很多人一樣。
可是,如果保健品效果不彰,
究竟是我們體質的問題?還是產品本身有問題?
於是,我決定開啟🔍柯南模式,去研究 Dcard 熱門推薦、排行榜、開箱文…
結果越查越發現,保守固計80%廠商都沒有在官網上做全成份標示,往往你要知道全成份都是你在實體店面購買,或者你網購後拿到產品,才知道全成份究竟是什麼。
我歸納出消費者最容易踩雷的知識盲區,都藏在細節裡。
 
🚨選購葉黃素 5 個消費者最容易踩雷的陷阱
① 價格迷思
只看一盒售價沒用,你要先看「裡面有幾顆」。有些產品促銷價折扣很大,其實一天要吞 3~4 顆才能達到有效劑量,算下來比高價品牌更貴。
② 2 顆當 1 顆算
例如標示:葉黃素 5mg,然後在圖片的角落用很小的字標示: 2 顆含量
如果你一天需要 10mg,那就得吞 4 顆!
結果保健品變成「吞安慰劑」+「吞膠囊填充物」。
③ 只寫主要成份,隱藏全成份
包裝上只寫:葉黃素、玉米黃素、花青素。
但其實裡面還有什麼?
是素的還是葷的?
有沒有你根本不需要卻每天吃下去的添加物?
沒有全成份公開,等於你是閉著眼在吞。
④ 數字堆砌感覺很厲害
例如:紅藻萃取物 200mg(蝦紅素 2.5%)」
一看x00mg 是很大數字,但實際蝦紅素卻只有 5mg (200mgx 2.5%)。
如果還是2 顆的含量,那麼每顆就只有 2.5mg。
數字很漂亮,但對身體一點幫助也沒有。
⑤ 專利成份≠有效劑量
很多廣告強調 #專利成份、臨床研究支持。
沒錯,文獻裡的確有效,但前提是每日 10mg。
結果產品只放 2mg、5mg,看起來很專業,其實只是 #知識差行銷
 
✨ 標榜最誠實的保健品,往往最含糊?
這是我研究下來,覺得最諷刺的一點。
很多品牌高喊「透明、誠實、足量」,但在官網完全沒有全成份揭露,打迷糊仗第1名。
有些甚至只給一堆漂亮的數字、精美的圖表,卻避開你真正需要知道的劑量。
 
📝 給和我一樣的消費者
👉 賺錢很辛苦,保健品不是吃心安的遊戲。
👉 你花的錢,應該換來真實的劑量和效果,而不是漂亮的包裝、行銷話術。
👉 當你開始懂得拆穿這些行銷語言,才不會再被16 天有感、21天晶亮 ✨的煙霧彈迷魂。
 
💥為什麼不要相信速效?因為醫學文獻證明:
■血清葉黃素上升最快,約 3–6 週即可達穩定濃度。
■改善視覺功能(如對比敏感度、乾眼症狀)通常需至少 3 個月至 6 個月的持續補充。
■對於早期黃斑部退化,持續一年以上可觀察到輕微成效。
建議宣稱吃1個月之內就可以改善的廠商,可以申請諾貝爾發明獎,成為世界之光。
 
㊙️如果你也想知道正在吃的葉黃素到底成份足不足(不用露出品牌),可以加入我的社群,透過專業AI,每天免費評比 5 項 👉👉 https://lihi2.com/1iDSS
 
《naturgy我的黃金:比例》團購中!
團購日期:8/27(三)-9/3(三)
優惠團購: https://lihi3.me/JGA3n

Leave a comment

Go to Top